看到一句話:銳度都是有錢人的玩意兒,一枚高級的鏡頭,并不會有效的提高你的攝影水平,頂多會給你一些心理暗示,雖然有時候安慰劑也會有用,但是并不延年。但是多看大師的作品,去體會其中的情緒,多去看看展,多拍多練才是成長的唯一途徑。就這句話來說,確實,銳度是攝影中頗有爭議的一個概念。
當我們開始拍照的時候,都會被告知,要拍的清楚,越清楚越好。但是拍的清楚的照片是不是就是好照片呢?并不一定,有的時候,較柔和的照片會讓我們感官上更加愉快,溫暖。很難想象那些使用老相機拍出的那些看起來柔和夢幻并且懷舊感十足的老照片,如果用現代數碼相機拍出來會是怎樣。
大部分的膠片攝影相對于數碼攝影,銳度肯定會完敗,但是出來的畫面卻更加美觀。感覺數碼照片太過于完美了,完美的好像現實的復制,像外科醫生手中的那把刀一樣尖銳而鋒利。
攝影一直都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有的人拍攝癡迷于技術,有的人則癡迷于藝術表現。我一直都不喜歡那些網上的器材評測,可能是我眼瞎,他們放大一千倍看到的圖像的細節差距我在標準大小圖片上是看不出什么區別。我也不相信一張偉大的照片需要放大一千倍來欣賞,好吧你說這是對于新聞攝影和體育攝影來說的,但是就現在的指標來說,在裁剪值足夠的情況下,這種差距我不清楚會有什么區別。可能因為我是個外行吧。
說到攝影的藝術性,那就要說一說繪畫了,畢竟攝影和繪畫還是有著千絲萬縷扯不斷理不清的關系的。并不是銳的藝術作品就是好的。更別說那些印象派的畫作,它們根本不會去尋求畫面完美的現實形象,恰恰相反,他們使用夢幻的不完美的筆觸來描繪一種心情,喚起一種感覺。
圖片和圖像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是否會反應現實,更重要的是,它是否直接反應了創作者的個人情緒,以及對周遭世界的看法。一張照片最重要的并不僅僅是復制現實本身,按快門復制現實誰都會,而要將攝影藝術化就需要反應出創作者的情緒。有的時候,失焦模糊的照片會有更多的情緒和心境體現在里面,相比一張清晰到毛孔都能看的清清楚楚的照片,我們反而會從一張模糊的照片中體會創作者的心情。
模糊有時候并不壞,當然這要取決于你想要表達什么樣的情緒。
可能大部分的人都不能從屏幕上看出照片的銳度差異,拍了這么多年照片,你看出你使用不同器材的銳度差異了么?除了一些比較明顯的,相信大部分照片在屏幕上的表現銳度上表現都差不多(你可不要放大一百倍去看,那就是較真兒)。
當你在看一名攝影師的作品的時候,當你在看一場攝影展覽的時候,你第一反應的會是這樣照片的銳度好差么?相信不會吧。
我們大部分人拍照只是將照片傳到社交網絡上,傳到朋友圈,傳到微博,哪怕是傳到 Instagram,甚至都不會打印出來,從一臺 5
寸大小的屏幕上看一張被壓縮壓縮再壓縮的照片,你還能看出銳度的差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