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深是指看起來可接受的銳利距離范圍。它取決于相機類型,光圈和聚焦距離,但打印尺寸和觀看距離也會影響我們對景深的感知。本文旨在為攝影提供更好的直觀和技術理解,并提供景深計算器,以顯示它隨攝像機設置的變化。
景深不會突然從急劇變為不銳利,而是作為逐漸過渡發生。實際上,即使我們的眼睛或相機的分辨率無法察覺到,聚焦距離前方或后方的所有內容都會開始失去清晰度。
混亂的圈子
由于沒有關鍵的過渡點,因此使用稱為“ 混淆圈 ”的更嚴格的術語來定義需要模糊多少點以便被視為不清晰。當我們的眼睛感覺到混亂的圓圈時,據說這個區域在景深之外,因此不再“可接受地銳利”。為清楚起見,上面的混亂圈被夸大了; 實際上,這只是相機傳感器區域的一小部分。
請注意,景深僅為混淆圓設置最大值,并且不描述區域一旦失焦后會發生什么。這些地區也被稱為“散景”,來自日語(發音為bo-ké)。具有相同景深的兩個圖像可具有顯著不同的散景,因為這取決于透鏡光闌的形狀。實際上,混淆的圓圈實際上通常不是圓形,而是在它非常小時才近似。當它變大時,大多數鏡頭會將其呈現為具有5-8個邊的多邊形形狀。
控制場的深度
雖然打印尺寸和觀看距離會影響我們眼睛出現的混淆圓的大小,但是光圈和聚焦距離是決定相機傳感器混淆程度有多大的兩個主要因素。較大的光圈(較小的光圈值)和較近的聚焦距離可產生較淺的景深。以下測試保持相同的焦距,但更改光圈設置:
F / 8.0
f / 5.6
f / 2.8鏡頭
注意:使用200 mm鏡頭拍攝的圖像(35 mm相機上的320 mm視野)
為什么不使用最小孔徑(最大數量)來實現最佳景深?除了這可能需要相當長的快門速度而沒有相機三腳架的事實之外,太小的光圈會因為衍射效應產生更大的混淆圈(或“ 艾里光盤 ”)而使圖像變得柔和- 即使在飛機內也是如此焦點 隨著光圈變小,衍射很快成為景深的限制因素。盡管它們具有極高的景深,但這也是“針孔相機”具有有限分辨率的原因。
對于微距攝影(高倍率),景深實際上受另一個因素的影響:瞳孔放大倍數。對于內部對稱的鏡頭,這等于1,盡管對于廣角鏡頭和遠攝鏡頭,這分別大于或小于1。對于小于1的瞳孔放大率,實現了更大的景深(比通常計算的更大),而當瞳孔放大率等于1時,瞳孔放大率不改變計算。問題在于鏡頭制造商通常不提供瞳孔放大率,并且人們只能在視覺上粗略估計它。